4008 599 663
热线电话 4008 536 669
考呀呀试题搜索 / 问题详情
简答题

材料:
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,但实际的课堂上,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:教师提出一个问题,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,展开讨论。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、男女生搭配而成的。教师抛出一个问题(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)后,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,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;一两分钟后,教师喊“停”,请小组代表(往往是固定的)站起来发言,学生一张口就是:“我觉得………”“我认为……”
问题:
请用教育理论的有关知识逐条分析此材料。

  • A、*
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
A
文字解析
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,即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其中,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,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。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,因为有效的小组合作,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。
材料中的小组合作学习,流于形式,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。
第一,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,是贴近学习实际的、有选择性、有一定难度的和具有思考价值的任务。并不是如材料中教师随意制定或来自学生的一个问题或任务。
第二,材料中的小组合作学习,只是前后座位的同学组合,仅有小组合作的形式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,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。
第三,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间的合作,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。在合作过程中,教师要善于启发、巧妙引导,特别是出现冷场或过热场面的时候,要及时调控,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、有效地开展。
第四,讨论结束后请学生发言,没有给予小组成员均等的参与机会,使多数学生处于“旁观”“旁听”的地位。因此这样的讨论并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第五,学生发言用“我认为”“我觉得”,表明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,没有融合团队的意见,缺乏合作意识,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。
考呀呀公众号 扫码关注考呀呀 更多试题等你拿
  • APP下载

  • 公众号

  • 电话

  • 咨询